最新目录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理论思考(6)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坚持理论思考,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理论思考对历史认识不断反思和批判

第二,坚持理论思考,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理论思考对历史认识不断反思和批判,不断否定和提升,在更深刻的层次上、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逻辑上的层次飞跃,综合、概括、总结出新的具有理论形态的思想内涵,作为指导工作、推动事业的思想武器,是理论思考的更高要求。

研究历史,我们会常常发现,在重大关头或者是重要转折点,历史的前进不仅需要实践的勇气,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思想的引领。实践证明,发自社会历史内在要求的思想理论的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先导。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划时代的理论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指明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规律,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把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人民的解放运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现实,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分析中,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67页。的结论,照亮了俄国革命的道路。正是在列宁主义指导下,俄国革命一举成功。这不仅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而且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革命理论当然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的,但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

我们党的历史同样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是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特点,得出了只有枪杆子才能出政权、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结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通过对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速度太慢不是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从而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和这个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客观叙述历史过程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抽象,深入历史内部,更好地说明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当然是重要的,但又是不够的,善于把经验上升到深刻的理论,是党史研究的更高追求。这就需要进行理论抽象和概括,进行理论思考,把党史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成就升华出来,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范畴、新的观点,并转化为党的指导思想,保证党能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坚持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进行历史思考、现实思考和理论思考,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列宁认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观点,就不会有社会科学。这里的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历史科学。中共党史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党史问题,保证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科学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推进党史研究各领域不断发展。

二是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政治属性,也是其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统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认识。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真理的真诚追求。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要坚持用是否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切实做到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历史的评价标准,正确处理党的历史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关系。只有这样,党史才能成为信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党史的结论才能贴近真理,富有科学的说服力;党史才能起到春风化雨、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409/521.html



上一篇: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动力机制研究
下一篇:问题教学法在中国当代史教学中的运用与拓展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