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动力机制研究(2)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推广“红色湘女”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湖湘精神、推动湖湘精神创新的必然要求。“红色湘女”精神是湖湘精神的重要一脉和一朵奇葩,缺乏了“红色湘女”

推广“红色湘女”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湖湘精神、推动湖湘精神创新的必然要求。“红色湘女”精神是湖湘精神的重要一脉和一朵奇葩,缺乏了“红色湘女”精神,湖湘精神是不完整、不和谐的。然而,在对湖湘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女性的声音、女性的足迹、女性的精神明显缺失,在文化强省战略的视野下,湖湘精神具有创新的内在需要,研究“红色湘女”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湖湘精神的思想内涵,完善湖湘精神的内容框架。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下,只有强化机制保障,把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即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动力机制建设,实现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与科学化,才能确保常态性、长效性与操作性。

二、传承的动力机制

“红色湘女”精神传承动力机制是研究“红色湘女”精神动力问题的关键,直接关系“红色湘女”精神整体效果的发挥和“红色湘女”精神最终目标的实现。然而,完善动力机制对传承“红色湘女”精神是有益的,仅仅依靠机制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应该把重点放在精神传承的主体。

精神传承的动力源在于主体,机制本身并不会产生动力,也不会自行运作,机制最终要靠人来执行,离开了人,机制就是一副没用的空架子而已。可见,“红色湘女”精神传承动力机制不仅是要解决“机制”的问题,在根本意义上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回到解决“人”的问题上来审视“红色湘女”精神传承动力机制。

(一)以党史宣传教育为核心的外在导引机制

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导引机制隶属党史宣传教育的机制范畴,其具体建构应该以党史教育为核心,着力加强“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教育,导引人们把“红色湘女”精神内化为信仰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对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自觉践行、自主践行和持续践行。

在新时期的党史宣传教育中,我们应该不断挖掘“红色湘女”精神的丰富内涵,切实帮助人们理解其含义、实质。要把对“红色湘女”重情意、敢担当、讲奉献精神的宣传教育,有机的纳入湖湘精神、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中,使之成为湖湘女性理想、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支柱。

从宣传舆论本身角度看,我们要在“宣传”两字上下功夫。党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来拓宽“红色湘女”精神的辐射面。要有“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雄心,使之与著名的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等“并驾齐驱”,成为湖南对外宣传的名片,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一种宝贵精神。

在宣传弘扬中,必须克服那种貌似轰轰烈烈,实为空空洞洞的形式主义花架子做法,必须防止出现零敲碎打、平淡低弱的“短期化效应”。党史研究和宣传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弘扬措施,坚持始终,常抓不懈。

(二)以满足发展需求为核心的内在认同机制

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传承的内心驱动机制是根本性的内在驱动源泉,往往以女性需求的满足为出发点,伴随着复杂、动态的心理活动。由于女性的发展需求具有特殊性,因此,建构其内驱机制应该从女性特点着眼,着力建构满足女性发展需求的内在认同机制。

从行为学的视角,内源性动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构建以满足发展需求为核心的内在认同机制,激发湘女的内生动力是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体的个人素质和层次越高,其自我实现的欲望越强烈。因此,红色湘女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其通过耳濡目染的比对,形成实现自我的欲望也更加强烈。只有深入到内心深处,内化为个人的信念,才能转化为自觉自愿传承的行动。

在尊重不同女性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对象思想发展实际做耐心深入和持久的工作。任何宣传教育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宣传教育内容与宣传教育方法,还取决于是否尊重受宣传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思想实际。对于心智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女孩来说,“红色湘女”精神传承主要应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内容亦可以从“红色湘女”精神传承主题内容正面切入。而对于心智已发展成熟的成年女性来说,宣传教育方式就应该多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性灌输方式,宣传教育内容更应侧重讲深层道理。只有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法,才能让精神传承深入人心,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毕竟,一个人不仅因为理解某项精神思想而践行它,而且更因为他喜欢这一准则才践行它。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409/520.html



上一篇:读清代科举制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理论思考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