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德国当代史研究的重镇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3)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联邦政府机关和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档案鉴定工作,也是IfZ自设立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和司法机构对纳粹政权时

为联邦政府机关和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档案鉴定工作,也是IfZ自设立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和司法机构对纳粹政权时期的迫害和战争罪行进行调查时,IfZ的工作人员通过档案鉴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摸清了纳粹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结构。到1958年年底为止,IfZ每年约会处理150件档案鉴定报告。1958年,联邦政府和司法机构开始对前纳粹集中营和特别行动队的人员进行起诉时,IfZ处理的鉴定报告最多曾达到每年600份。*在2009年开始的对纳粹嫌犯德米扬鲁克(John Demjanjuk)的起诉和审判过程中,IfZ专家的档案鉴定报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参见: 访问时间:2014年9月20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仍然在世的纳粹嫌犯数量越来越少。但IfZ对纳粹档案的专家鉴定工作并未就此中断。在当代德国,极右翼势力始终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在防止极右翼势力方面,IfZ的历史学家们正通过将极右翼团体当前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如歌曲和各种符号与纳粹时期的类似事物对比,以此来判断在这些东西的煽动下,德国民众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同时也向政府部门提供建议,阻止极右翼团体在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场所游行。* 访问时间:2014年9月20日。

一个成功的、在学术界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还需要拥有自己的学术刊物。 在当代德国,著名的“比勒菲尔德学派”(Bielefelder Schule)正是凭借着《历史与社会》及《史学批判研究》这两大刊物阵地,占据了科学共同体的中心位置。*范丁梁、吕一民:《历史社会科学:联邦德国史学领军流派崛起之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而在保存,整理和出版档案文献及回忆录,并和在德国学术界及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奥登伯格出版社合作之外,IfZ之所以在当代德国和世界学术界占据重要的地位,还得源于它所编辑出版的《当代史季刊》(VierteljahrsheftefürZeitgeschichte)。《当代史季刊》于1953年1月在慕尼黑发行了其创刊号。由战后结束在美国流亡生活,回到蒂宾根大学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罗特菲尔斯(Hans Rothfels)和IfZ历史上著名的所长克劳斯尼克(Helmut Krausnick)负责编辑工作。在创刊号头篇文章中,罗特菲尔斯写作了《当代史研究的任务》一文,指出“当代史就是我们时代人的历史”(Die Epoche der Mitlebenden),而去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也就是去研究“一个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充满危机感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整体状况”。他在文中还指出,当代史研究需要基于国际视野来进行。*Hans Rothfels, “Zeitgeschichte als Aufgabe,” S.1-8.这篇文章为此后联邦德国的当代史研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IfZ逐渐成为德国和德语世界最负盛名的纳粹历史研究机构,《当代史季刊》也成为了研究纳粹史最重要的刊物。希尔格鲁伯(Andres Hillgruber)、蒙森(Hans Mommen)、布罗萨特(Martin Broszat)、松特海默(Kurt Sontheimer)、科卡(Jürgen Kocka)等著名历史及政治学家相继大量地给该杂志投稿,而且相当多的文章引起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争论。而迈尔(Charles Maier)、伊格尔斯(Georg Iggers)和雅劳什(konrad Jarausch)等著名国际学者的文章也增添了该刊的国际影响。基于罗特菲尔斯“当代史就是我们时代人的历史”这一创刊宗旨,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各方面时机的成熟,《当代史季刊》的文章主题也不再仅局限于纳粹史的主题,有关联邦德国史和全球视野下的欧洲史的文章逐渐多了起来。而1990年柏林墙倒塌,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苏东国家档案解密开放之后,民主德国史以及冷战国际史也成为了杂志的关注重点。目前《当代史季刊》的主编是IfZ的现任所长维尔申(Andreas Wirsching)教授。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409/517.html



上一篇: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
下一篇:访德国当代史研究所柏林分所所长赫尔曼温特克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