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当代朗诵艺术的特点与创新(2)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找准作品创作宗旨。朗诵之前朗诵者要不断理解、感受,合理想象与联想,做到与诗人共情,只有把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内化为自己真切的感受,才能激发

2.找准作品创作宗旨。朗诵之前朗诵者要不断理解、感受,合理想象与联想,做到与诗人共情,只有把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内化为自己真切的感受,才能激发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确定了朗诵作品之后,就需要朗诵者感受作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个人的感受和想象又离不开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形象感受在朗诵者内心成为生动可感的形象,逻辑感受则通过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作品的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朗诵者头脑中形成总体感受。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作品通过朗诵者的感受和想象呈现出来,形成语言艺术的魅力。

海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银奖获得者罗大明朗诵《乡愁》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以来,他潜心对国内名家张家声、瞿弦和、陈铎、濮存昕、薛飞、徐涛等朗诵的各种《乡愁》版本进行反复聆听与认真分析,萌生出一个罗氏朗诵版《乡愁》的念头,又经过长时间的揣摩,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却回不了故乡”的台湾老兵角色,并不断朗诵、录音和反复回听,最终在朗诵大赛上感动了无数观众。

3.用声恰切自如。好的朗诵作品,内容与声音形式是高度统一的。什么类型的诗歌配什么样的声音需要斟酌,尤其需要朗诵者明确的是,要不断储备各种声音,比如:高亢的、低沉的、华丽的、粗糙的、圆润的、沙哑的、结实的、虚弱的、柔美的、刚烈的……这些声音储备可能会对应不同类型的诗歌内容。为此,朗诵者在现实中要把练声、练气变为常态,多听多看多练。气息与声音的练习绝非一日之功,吸气、呼气、偷气、换气、抢气、就气,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等气息变换的方式在朗诵环节都可能被用到,而声音的高低、实虚、快慢、强弱等对比则必须凭借气息的支撑实现。储备好自己的好声音,拿到具体作品时才能做到一气呵成。

4.创新表达体验。眼下,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与观摩朗诵作品的习惯也逐渐形成,但是综观各类公众号推送,朗诵公众号与朗诵者众多,同质化现象缺较为普遍。每篇作品仅仅是配乐加声音的堆砌,给人耳目一新、引发共振与共鸣的作品却凤毛麟角。诗歌朗诵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冲出突围,引领大众提升审美情趣与提供精神享受并举,这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各平台做有影响力平台的新追寻。因此,精准了解用户需求、不断分析并做出判断,进而在平台发展中积极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创新的源泉则来自对本平台忠实用户的精细分析与评判,了解他们的细致诉求,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活动,通过高手积极引领,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做到互利双赢。

①张颂:《朗读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李洪岩:《诗歌朗诵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③王嘉钰:《轻松学朗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

④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网址: http://www.ddzgsyjzz.cn/qikandaodu/2021/0414/525.html



上一篇:商务英语语言分析与翻译策略评当代商务英语语
下一篇: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汉语国际传播

当代中国史研究投稿 | 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版面费 | 当代中国史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